示范基地
 
基地规划
建设动态
图片展示
 
 
目前您在网站的位置:首页-示范基地-建设动态
 
“夕阳红”朝阳产业发展走势及政策导向
发布时间:2022-11-07 09:35 作者: 来源: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正确对待和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国家从政策到民生、从夕阳红产业到养老市场、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从制度上松绑,依靠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强化法治中国、市场经济。即:养老工作从行政性经营到社会化经营、从事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从非经济实体到经济实体、从财政维持到自负盈亏的过程转变,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究背景及理论逻辑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国家明确了《基地网点民生项目》的战略定位,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平稳有序放开养老市场,陆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鉴于此,中国敬老养生文化战略研究中心,围绕社会化养老服务这个重大课题,并将之作为2018-2019年度“社会化养老发展报告”的主题主线,历时两年时间,基于一手问卷调査、典型调査数据及业界有关公开报道资料,粗线条展示了中国养老问题面临的战略性挑战,重点梳理了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化养老发展的总体格局、典型案例及运营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结论、八大判断和六项政策建议。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化改革之路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必将不断取得新进展。

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养老供给在城乡区域布局上的错位,非平等性竞争乃至政策歧视性双轨制博弈运行,以及由此导致养老市场在不同供给主体间形成撕扯性、碎片化多重扭曲割据状态,加之养老保险改革约束下的基本养老金低水平约束等复杂原因,目前养老供给总体格局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处两端的豪华型养老机构和设施简陋的救助型养老机构较多,真正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刚性需求,而既能够满足基本生活照料又具有医养结合康复护理功能的中档养老机构所占份额较低——由此导致了数量少、费用高的短缺性总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化养老需求情况下,愈来愈突出地存在着“空床率过半与排队拥挤短缺并存”的结构性供求矛盾。 

因此,大刀阔斧地推进市场化改革,依托全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资本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不断提髙多元化机构养老服务水平,以形成良性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及养老市场运营模式,是解决“何以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及必然选择。 

传统上,老龄事业是由政府主管包办的。全国性的老龄事业直属行政机关是民政部,老龄事业领导统筹及行业协调机构设置主要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协会”两大系统,以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等全国性行业协会及社团组织构成,这些机构在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曾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机构养老的兴趣点完全不同。从上到下,公办员工想的都是怎么保住自己的位子,而不是服务客户,这是搞不好的一个根本原因! 

近些年来,依托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行政性力量推动,一些民间营利性及非营利性机构,如辽宁大连等市在民政部门支持下首创的社区网点及“连锁超市”养老服务模式,以及爱晚集团、四川助老之家等以挂靠、承包、承租及资源整合等“混合所有制”形式,积极探索传统老龄事业转型发展之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纷纷涉足养老领域,对于养老市场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传统官本位惯性造成的路径依赖,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游走于“公益非营利与“市场营利性”之间,由于身份暧昧而在公私两边左右逢源,往往以官方行业协会或专业学会为“官方背景”,打着诸如“助老之家”“爱晚工程”等旗帜,确实搞了一些有益的公益非营利社会活动的同时,又以此“官方背景”为招牌面向市场客户招揽生意,甚至在政府及行业协会相关部门监控不到位的情况下“打擦边球”,做一些类似传销性质的虚假宣传乃至非规范经营活动,导致商业失败并造成了一些不良社会后果。

鉴于此,怎样有效突破传统官本位体制对老龄事业发展的行政性掣肘、寻租垄断性束缚,并在公益非营利性的老龄事业与“夕阳红”产业营利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在政府主导并托底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支撑下,使养老彻底走向市场化发展之路,尚需要社会各界做一系列艰辛探索和努力。

主流增长基点:多元切入渐次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大走势 

第一,以万科等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商依托住宅地产延伸拓展产业链,是近年来“养老地产”突飞猛进发展的主力军,也代表着房地产企业以养老地产开发为主轴进入养老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但对于高投人、慢产出的“养老地产”项目来说,如何盈利成为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的难题。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试水”养老领域,但尚未有非常成功的盈利模式,往往进入时大张旗鼓颇为高调,在实际运营中却又小心翼翼,很多项目往往一开始以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为卖点,最后由于资金链压力不堪重负而以普通住宅一卖了之。由于养老市场需求的复杂多变性,目前各房地产开发商涉足养老领域基本上处于“试错性”尝试阶段,相关业务开展也多以单个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为主,在整个企业或行业层面尚没有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成熟商业模式。 

万科集团自从宣布将养老地产作为“三大战略”之一以来,养老业务在北京、青岛、杭州、广东、上海和成都等地项目中多有涉及,先是在北京房山以租售并举方式,以“活跃长者之家——面向活跃、高知、长者的服务式公寓”为目标定位,试点了首个“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随后又在北京的欢乐城、青岛及广东清远北部的万科城设计了老年地产项目,进而在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开发了老年公寓“随园嘉树”项目。 

“随园嘉树”项目依托良渚文化村,采取“养老组团+大型社区”开发模式,从产品设计到服务配套及样板区体验,被业内认为是万科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项目。经过多年探索,万科已经明确发展的基本方向:把机构养老向社区化、家庭化方向延伸拓展;以养老机构(主要为护理型)为平台,辐射具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需求的设施建设与社区网点服务配套相结合,实现“平台开放,资源共享”。 

基于此,万科逐渐形成了社区嵌人式小型机构、城市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全龄化养老服务社区“三位一体”产业化经营模式。 

第二,公立医疗机构及上市公司医疗卫生板块,响应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政策方向,积极布局的发展战略,是引领“养老地产”异军突起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也是养老领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在传统体制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一样,都是按照条条块块各自为政官办的,前者属于卫生系统,后者属于民政系统,二者在行政上是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医院里不能养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常年治疗和看护,往往不得不经常无奈无助地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疲于奔命,这样既耽误老人正常治疗保健,也增加了家属子女负担。而不少有特权、有行政级别、有公费医疗保障的患病老人把临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长期“押床”的常住专业户,又进一步加剧了本来就稀缺紧张的公共医疗资源,使真正需要住院治疗的普通老百姓住不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实现医养结合,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医”即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包括健康咨询、体检、诊治、护理、大病康复护理及临终关怀服务等)与“养”即老人生活照护服务(包括精神心理、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有效对接,就成为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一个现实而重大的战略课题。

其大致有如下四种方式: 

众所周知,国家级《基地网点民生项目》具有投资回收期长(回报期至少在8年以上)、投资经营利润率低、需要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的特点,但长期以来国内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新型社会化养老业态的形成。

但是,在银行存款、债券和权益投资(股票和基金)三大险资投资领域中,前两者虽然较为稳定但投资收益率较低,而权益投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近年来深沪股市熊长牛短,整体拉低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而且,随着传统保险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保险销售成本不断上升、保费收人增幅趋缓,急需拓展短期内没有盈利压力的社区网点长期资产投资项目。 

鉴于此,人寿保险公司将养老社区居住资格及所需费用与其固有客户投保需求挂钩,实现社区网点与保险产品互动互融,可以形成综合产品解决方案,有效满足客户的保障需求和理财需求,并将客户的资金长期黏着在保险资金池内。通过与保险主业协同发展以及有效整合各类商业行为,构建实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生命周期全程化无形性资产服务,涵盖养老、医疗、护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生活支持,不仅大大降低未来医疗和护理费用风险,也可以降低养老运营管理成本,缓解养老融资难、融资贵带来的压力。近年来包括中国平安、合众人寿、中国太平、新华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及合众人寿等在内的国内各大人寿保险公司,纷纷进军“养老地产”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初步运营成果。 

第四,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及逆城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主要定位于健康活跃老年群体并与基地密切相关的季节性休闲养老、旅游度假式敬老养生,成为标志“异地养老”流动性发展的新业态和新趋势。 

随着卫生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一方面,人口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也在不断好转,六七十岁乃至八九十岁依然“活蹦乱跳”的健康活跃老人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交通运输及通讯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等多重转型期的宏观大背景下,人口流动无论是频度还是规模都越来越大,老年群体随子女迁徙、出国进城或回国返乡等“异地养老”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由此形成跨区域流动、旅游度假及候鸟迁徙式等一系列异地养老新业态。这种“活跃流动性”业态,往往需要有雄厚的家庭经济基础,老人绝大多数年龄偏低,有配偶,健康状况良好,有支付能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同时,这种新业态的异地养老,对气候等自然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一般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景秀丽的阳光地带或度假胜地,而且具备医疗服务设施齐全、通讯交通条件便利等因素。

近十余年来,海南、青岛、大连、福建和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异地养老、候鸟式移动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也已着手推行互动式异地网点试点,并对相关机构养老软硬件设施、环境、交通条件及人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估,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承诺和安全保障体系,以及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体系,为异地养老的老人提供接待、度假、医疗康复、老年群体聚会和探亲访友等敬老养生服务。

第五,随着年龄的增长,物质层面的欲求越来越淡化,而对于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需求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特别是中国这样具有悠久而弥新上学传统的老龄化社会,选择去上老年大学,或去教老年大学,以进一步提高生活技能、陶冶精神情操、聚会社交老友,并增强自身人生价值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孕育着社会化养老的发展的巨大商机。

在各级民政部门的规制管理下,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的老年大学机构设置,逐渐形成了一种大规模、广覆盖格局,如北京、上海和天津等直辖大城市,几乎各个区县都有类似老年大学的开放性组织机构设置,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全市性的龙头老大机构。从长远发展来看,传统基于行政性主导的老年大学运作模式。打造一站式敬老养生产业链,成为老年大学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发展的一个典型事例。  

近年来,美国CCRC及“太阳城”开发模式,以其精准化的客户和产品市场定位和精细化的复合型社区服务体系,备受国际业界推崇、模仿和追随,自然也成为中国夕阳红产业发展的引领方向和前卫导向。 

CCRC复合式服务覆盖全龄老人群体,包括自助型健康老人(多在55-65岁之间)、辅助型需要康复辅助护理老人(多在65-75岁之间)及特护型老人(多在75岁以上),处于不同生理年龄阶段、健康状况有差异的老年群体,不需要搬家就可以在CCRC中完成1/3的人生旅程。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这样正处于转型期“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学习借鉴并导人实施美国CCRC和“太阳城”先进社区网点开发运营管理经验,是很有必要又具有广阔拓展空间。通过导入CCRC精细化服务理念、建设“准太阳城”这样的大型复合养老社区,服务商可以在同一社区养老,针对老人不同生理年龄阶段及不同养老需求,为老人提供全龄化健康管理、护理和医疗服务等基本养老需求;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出租、销售或会员费等多种形式迅速回笼资金,以值得客户信赖的管理和服务品牌赢得市场并获得应有经营收益。 

除了盲目跟风,还有一种口号式转型,局限于做做样子、喊喊口号,也是误己不浅。近年来,在“小政府、大社会”为基本改革取向的体制转型背景下,中国传统“家国主义”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三化”社会转型而来的一系列新常态日趋明显,“养老市场需求膨胀”已经成为不言自明、众所周知的宏观预期及商业秘密。

结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整体上我国的养老模式呈“3790”的格局,也就是有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网点养老,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可见,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选择,而家庭环境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空间载体,关乎老年人的安全健康和生活品质。随着老人身体机能的退化,熟悉的家里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方便,这就要求我们的家庭进行恰当的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中夕网提出,从2025年到2035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将按照《1-5A型标配》规模标准机构设立的要求,对养老院、敬老院进行标准化改造整合,以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平稳实现养老行业整体性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敬老养生文化战略研究中心 


 
 
总部地址: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789号 邮 编:313000 电 话:0572-2025168 官方网站:www.china9599.com 官方邮箱:549420567@qq.com  
版权所有 © 2011 浙江夕阳红健康服务产业有限公司 浙ICP备202203116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52202000430号  湖州网站建设浙北数据